磁性编码器技术更有优势
现在主流的编码器,不论是绝对式的还是增量的,通常都是使用光学或磁性这两种测量原理的其中一个。在以前的市场上,光学编码器是高分辨率应用市场的主力产品,然而磁性编码器技术的诞生,则让编码器能够实现低至一微米的分辨率,在许多应用领域里开始逐渐与光学编码器技术竞争。并且在许多方面,磁性技术也比光学技术更有优势,这就让磁性编码器成为市场中新的选择。
磁性编码器的结构和技术
磁性编码器的主要构成有三个部件:磁盘、传感器和调节电路。圆盘是带磁性的,其圆周上有许多磁极。当磁盘旋转的时候,它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,当传感器检测这些变化并将此信息转换为正弦波。传感器可以是感应电压变化的霍尔效应器件,也可以是感应磁场变化的磁阻器件。调节电路对信号进行乘法、除法或内插以产生所需的输出。
磁性旋转编码器的分辨率取决于磁盘周围的磁极数量和传感器数量。增量编码器(无论是磁性编码器还是光学编码器)使用正交输出,并且可以采用X1、X2 或 X4 编码来进一步提高分辨率。无论采用何种传感技术,增量编码器和绝对编码器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,绝对编码器为每个测量位置分配一个唯一的二进制代码或字。这使他们能够跟踪编码器的确切位置,即使断电也是如此。
磁性编码器优势明显
磁性编码器最显着的优势就是它的稳定性是非常好的。与传统光学编码器不一样,磁性编码器对灰尘、污垢、潮湿和油脂等污染物以及冲击和振动不敏感。与光学编码器类似,磁性编码器确实需要磁盘和传感器之间的气隙。但是,磁性编码器中的气隙不需要像光学编码器那样干净透明。只要圆盘和传感器之间不存在铁质这样的材料,就不会影响到磁脉冲的检测。正确操作磁性编码器的两个重要规范是传感器相对于磁盘(或磁带)的径向放置,以及传感器和磁体之间的间隙距离。